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盘点总结过 去一年的工作,就2021 年教育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代 表教育部党组作工作报告,讲三方面意见。
一、全面总结回顾2020 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世 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形势错综复杂,给教育系统带来了 一场大考、连环考。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付出艰苦努力,扛过了大疫大考,经 受了大风大浪,交出了优异答卷。这一年,我们统筹疫情防 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推进教育“十 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过 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推动 中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疫情是一年来我们最深刻 的集体记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 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反应,果断行动,把守护师生生命安 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组织50 多万所学校、2 亿多名在校生、2200 多万名教职工打响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教 育系统 1.4 万名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抗 疫一线,有关高校迅速组织科研力量奋力攻关。成功开展世 界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史无前例、世无前例。及时调整高考时间,以最高标准、最 严举措确保考试安全,打了一个漂亮仗。千方百计做好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百日冲刺”行动,推出超常规措施。 特殊时期,特殊措施,特殊战果,非常不易。及时调整疫情 防控常态化措施,秋季学期全面开学、正常开学、安全开学, 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孩子们又回到充满生机的校园。坚 持外防输入,落实“双稳”方针,维护海外留学人员健康安 全。一年来,教育系统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稳住了阵地,历 练了队伍,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广大教师以最快速度适应线 上教学的节奏,带领学生进行长达几个月的“云端”学习, 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担当,这是创造了历史的壮举!“90 后” “00 后”在抗疫中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不怕苦、不畏难、 不惧牺牲,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是充满希望、可堪大 任的一代!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思政大课, 广大师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二是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教育系统尽锐出战, 部党组成员对口联系52 个未摘帽县, 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 总攻。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 多万人降至 682 人,其中 20 多万建档 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建立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长 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 奇迹。积极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 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 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 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生的辛苦,在新中 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蓝图 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完备,成效更加明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 材,分阶段组织编写学生读本,出版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教 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广大师生政 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加强党对 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 若干措施》,全面推进建党“百年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 工作领导权,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教育系统连续 多年保持总体稳定。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全年思想政治工作 主题,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我和我的学校”“90 后 ·到” “我们都是收信人@大接龙”、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等活动。 出台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意见,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更加朝气蓬勃、更为向善向美。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 国语言文字会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 指导性文件,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中央出台新中国第一 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解决“五唯” 顽瘴痼疾开出药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充分肯定。规范高 校SCI 论文、人才称号使用,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 革文件,破除“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导向。北京等 4 个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首次新高考平稳落地。努力建设技能 型社会,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在山东、甘肃、江西以及苏锡常等省市启动职 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抢抓疫情催生的新机遇,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 项目,深化医教协同。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基本 完成,为全面推开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民办教育规范管 理,四分之一的独立学院完成转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 “公民同招”。发布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意见,探索和 丰富各类督导监测评价手段,不断强化督导“长牙齿”效应。 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利召开,印发加快新时代 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文件,卓越研究生教育建设全面启 动。印发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意见,首次出台加强高等学 校法治工作意见,首次就教育惩戒问题制定发布规章。一体 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应用,师生群众“不用跑”就获得 更多便捷服务。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 开放的主动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台加快和扩大新 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文件,打造开放高地,扩大国际空间。主 动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宣介我国教育系统抗疫经验和我国优 质线上资源,召开2020 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首届 世界慕课大会,“云”上开展教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教育 治理,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
五是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得到重大提升。啃下城镇小区配 套幼儿园治理这块硬骨头,增加普惠性学位超过400 万个。 全国 96.8%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大 班额基本消除。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高职扩招任务连续两年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 别是推普脱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80.72%。 “强基计划”开局良好,本科“双万计划”、高校科研“珠 峰计划”等顺利开展,“四个回归”理念得到普遍认同。首 轮“双一流”建设成果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以“四点一线 一面”为引领的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在财政收支矛 盾加大形势下依然保障教育优先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八年保持4%以上,实现义务教育教 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
事非经过不知难。非凡之年取得非凡成就,十分不易、 成之惟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各 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 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 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 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就,教 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中 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各级教育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超 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 例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 年,相当于大学一 年级水平,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改革成效给予充 分肯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 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 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 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教 育事业伟大成就的背后,无数倾情投入、担当作为的个人和 集体让我们感动和自豪,无数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故事让 我们铭记于心。不断奋进的工作作风,是中国教育的宝贵精 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继续扬帆破浪、爬坡过坎、逐梦前行。
2016年 7 月以来,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部党组对 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安排,提出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五个抓”,部署实施 “奋进之笔”、建设“奋进之部”、培育“奋进文化”,形成 “奋进三部曲”。特别强调践行“一线规则”并作出基本制 度安排,把干部压到一线去,让干部在一线中熟悉情况,在 一线中找到解题的“钥匙”,在一线中磨砺成长。主旋律不 要轻易变,焦点不要轻易调,近五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充 分证明,以上战略策划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要长期坚持。
二、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汇点、交汇期召开的一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全会 通过的《建议》,全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指导“十四五”发 展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 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 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 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 支撑。“五个根本”体现了党中央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工作 规律性认识的不断升华,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 局的科学指引。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 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 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这 给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需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的政治需求。面对14 亿人口,举办世界最大规 模的教育,这是对教育量的需求。推进现代化、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教育质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对教育的文化 需求。从发展中大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打造核心竞争力, 这是对教育的结构需求。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局”: 一是全局,全局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 对教育来说,总的目标就是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 教育现代化。二是变局,变局是环境。“变”在特定阶段的 相对稳定状态,叠加起来就形成了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这是当前教育发展所处的最大环境。 大变局不是偶然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然的历史阶段, 尤其是经过去年一年,我们要更加辩证、更加积极、更加全 面地理解大变局。全局是目标,变局是环境。三是格局,格 局是战略。新发展格局事关教育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们 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 略构想。四是开局,开局是起点。要起好步、开好局,把谋 篇布局的工作做好,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谋划好今 年的工作。五是布局,布局是配置,也就是教育资源如何配 置。这次全会在2035 年远景目标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并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在部署“十四五”任务时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有质量的公 平。今后教育发展要更加突出有质量的公平。六是破局,破 局是动力。“十四五”时期改革又到了新的关头,如何突破、从哪突破,关系到我们改革的成效,要紧盯解决突出问题, 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让改革主动适应发展 的需要、基层的需要、群众的需要。
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方法上要聚焦“五找”。在认识上找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的重要讲话有许多新的提法, 《建议》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述,要有针对性地找差距, 看一看我们在认识上跟上了没有。在工作上找短板。全系统 一盘棋,按领域查找工作上特别是改革上的短板,看一看有 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在措施上找弱项。找出短板之后,紧跟 着就要看一看在政策措施方面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调整、 哪些落实得还不到位、哪些还流于形式。在落实上找问题。 部党组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全部工作的主基调,任何一项工 作都强调落实、强调实效。狠抓落实与作风建设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要看一看在落实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安全上找 盲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所有的战略、所有的规划都必须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教育安全涉及政治安全、政权 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经常主动去“排雷”,看一看教育 领域在安全方面还有什么盲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解决得 怎么样,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 周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2021 年教育工 作,要把握住三个关键性概念。一是交汇期。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既要立足当前,巩固已有成果,确保 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又要着眼长远,整体深化提升, 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转折期。进入整体抓质 量的新阶段,是教育工作重心的又一次历史性战略转移,高 质量成为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要求和衡量标准,这必然要求超 越以前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支撑发展的条件和 基础要有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第一年的定方向、定框架工 作做好了,就能顺利完成转段,全新的工作局面就能顺势打 开。三是机遇期。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既给教育工作 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努力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来应对 不确定性,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今年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 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 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 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 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 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 异成绩庆祝建党100 周年。
这里,我强调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 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质量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迎接、庆祝 建党百年为契机,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 体制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 周年“百年行动”,扎实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干部师生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 斗史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完善理论学习深 化机制,做到联系实际、问题导向、推动工作。组织引导离 退休党员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在讲好“四史”中发挥独 特作用。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 化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化创建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强化政治 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实施“对标争先”各类计划,建强基层党支部。会同中央组 织部出台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文件,这是中 小学领导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稳步 有序推进。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展加强民办中小学党的建设专 项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要健全责任链条,确保每一块阵地、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盯、 有人管,牢牢掌握工作主导权。要逐级建立责任清单,层层 压实主体责任,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 主义占领高校阵地。这些年,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已经发 生格局性的变化。今年的重点是采取措施,将其上升为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部党组首先要扛好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党委(党组)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完善与驻部纪检监察组的沟通机制,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本领。 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突出政治监督要求,强化巡视成果运 用,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培育 奋进文化,引导干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新表现,绝不手软,露头就打。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存量清楚 ·增量清零 · 生态清明”目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 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的核心内容。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落实落细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 更加灵活的方式。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 导委员会不久前成立了,要切实发挥好作用,加强对不同学 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实施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 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实 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指导纲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快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师生深刻理解 “国”的意义,学会“爱”的方式,进一步坚定把小我融入 大我的人生选择。支持“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护航 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三科统编教材意识 形态属性强,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要用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 统编教材,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积极稳步 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民族地区按照中央要求坚决 落实到位,更好地完成这一场为各族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筑基工程。出台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升教材育人效果。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 化自信的源泉。要研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 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 振兴计划,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 学,注重从娃娃抓起,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大民族地区 教师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体系,发布实施《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 优化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国语言 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抓好体育、美育文件的 落实。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 教学模式,构建五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在师资队伍和场地 设施建设关键问题上,要强化地方责任,在教体融合、校社 协同中找办法、拓资源。要探索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 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聚焦教会、勤练、常展,深入推进 美育教学改革。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 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科学评价,促进体育、 美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 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改进工作方法,持续 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要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 育人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特点, 把劳动教育清单丰富起来,把教育目标和内容衔接起来。要 加强专业指导,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为劳动教育的实施 创造良好条件。要采取有效措施,家庭学校共同发力,教育孩子从反对餐饮浪费做起,养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 费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8 月作出重要批示后,教育系统 率先行动,效果是好的,但这件事容易松懈下来,关键要长 期持续抓下去。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 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 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 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 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要全面评估前期治理工作, 把因果链搞清楚,把责任链理清楚,把新的路径划清楚。尽 快制定治理方案,按照系统观念设计整治路径,打出政策组 合拳。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 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 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 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治理的力量要注重统 筹,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 部门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眼睛向 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 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要推进幼小科 学衔接,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 程新教材实施。
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这 五个管理,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一是作业管理。对各学段 作业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 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让学校 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 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二是睡眠管理。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 的具体方式。要监测考核,总的要求是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 来考核。三是手机管理。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 生应急通话需求。要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静土,还学 校安静的读书氛围。四是读物管理。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同 样是个大问题。要以推荐目录为主,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 式的管理,具体用什么东西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 把好关。五是体质管理。健康的体质是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 基础。这件事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要作为学校管理 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 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 发展格局
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把教育看作 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 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 函数。
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 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 工作平稳过渡。紧盯控辍保学,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 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补齐农村教 育发展短板,推进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 学校) 建设,进一步全面消除大班额。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 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 比例。 要丰富教育资源供给。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深化教育 对口支援,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并 落实好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职教 20 条”落实落地,增 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完善工作布局。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整省推进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格局。 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技能水平。扎实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动,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继续落实“双高计划”、提 质培优十大行动,总结推广1+X 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本科层 次职业教育试点。要深化校企协同。完善支持措施,探索中 国特色学徒制,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设校 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瞄准科技前 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 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要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制定《基础学科人 才培养规划(2021—2035 年)》,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 养模式,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尖端人才。扎实推进新工科、 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 缺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推 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毕业 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 进行动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 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中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卓越 研究生教育。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支持政策衔 接调整。坚定不移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各省要加大力度,加 快转设进度。
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 撑。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战略型需求导向,启动 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落实好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推 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体化建设。深入实施 “珠峰计划”,推进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 局,加快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尊重科学规律,发挥资助奖励、考核 评价、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政策导向, 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要明显提高基础研究领域研发投入 比例,落实经常性经费。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 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安心研究专心研究潜心研究。要 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一流人才。 要给年轻人压担子,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立足服务国家区域 发展战略,以“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纵深推进教育现代 化区域创新试验,在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加快谋划大型系 列研究设施平台布局;建设海南教育创新岛,探索教育发展 新模式,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推进新 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建立健全高校服务重点产业的机 制;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着力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 造一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合作体;支持中西部地区补短板、 强弱项,完善“四方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 14 所部省合建 高等学校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 发展。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深化产学研用一 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水平。
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聚焦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 丰富、学习更加便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研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 育财政投入,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 教育提升计划,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 水平。改造融合各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形成统一的“互联 网+”继续教育模式。推进开放大学改革发展。推进“学分 银行”建设,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加强社区 教育、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社 区教育和老年教育。
(四)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 效联动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当前,教育改革又到了一个 新的关头,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 任务,一刻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要对标国家总体战略 和宏伟蓝图,锚定2035 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长远目标, 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把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总基调、总 盘子、总框架定下来。核心是构建八大体系,即:大中小幼 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高质 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的基 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中国建设方案、学校家庭社会协 同育人体系、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有了这八大体系,“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框架就立起来了。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 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攻坚之战”,抓好落实是“更硬的一 仗”。要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凡是与方案精神不一致 的各种做法规定,都要坚决改过来。鼓励基层探索,指导有 条件的地方、学校进行试点,指导有关基层单位开展差别化 创新。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视、 审计、经费监管、资金分配、教育督导等重要内容,确保改革任务落到位。2021 年,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首次新高 考即将落地,全国实施新高考的省份达到14 个。各地各高 校要积极配合支持,确保这项高风险改革平稳落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优化政府治理、建设人民满 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要抓紧编制教育部权责清单,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精心开展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运用好标准、监 测、评估、统计、信用、“双随机”等手段,让教育督导、 教育监管带上更强的电,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近期,部党组 会审议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 案(2021—2025 年)》,各地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统筹安 排。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对教育管理效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改善教育管理要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评估,不评估不 能深入了解高校办学具体情况,必须保持定力把评估抓好; 二是督导,不督导就不知道评估所提问题的整改效果如何; 三是通报,不通报就没有威慑力,要加大通报力度,提高通 报频次,扩大通报覆盖范围;四是挂钩,不挂钩就没有约束 力;五是追责,不追责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可以预见,今年教育 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定力,在 全球化逆流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以畅通国内 国际教育循环为着力点,优化全球布局,拓展更大空间。要 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度促进人文交流, 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更紧密的教 育共同体。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与周边国家、“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区位和人文优势,形 成东西联动、内外互通的教育开放新格局。要全面推进教育 开放提质增效,深化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不鼓励提 倡低龄出国学习的制度政策,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加强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参与 相关规则标准制定和重大议题研究。推动形成与“一国两制” 相适应的香港教育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促进 港澳融入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去年教师 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 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寄语,为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 的第一标准。要系统检视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 职业行为准则的落地情况,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 惩处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会同 最高检、公安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 制度,坚决杜绝、清除“害群之马”,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要进一步厚植师德涵养,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开展 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不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行。要着力抓好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 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要作为 2021 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国总动员、总行动。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大 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以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主 业。实施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 命线”。发挥名师名校长领航作用,继续实施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 和精准培训。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制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渠道。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今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 格考试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 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深化高校教 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畅通教师 发展渠道。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引导教 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 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银 龄讲学计划等,选派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这是教师职业尊严和职业幸福 感的重要方面。要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要 加强省级统筹,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经过三年 努力,去年我们总体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要密切做好监测与跟踪,巩固住 成果,坚决防止反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 长期扎根乡村的,要想办法给予持续性的奖励,不断提升乡 村教师待遇,关心乡村教师生活。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 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
(六) 提升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能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支撑。教育投入、 信息化以及法治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早研判、算精准、供得足、用得好,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千方百计巩固4%成果。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对财政性教育投入带来一定影响。要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应 对举措,更多注重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增加 投入,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一个 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完善支出责任体系,推动各地结 合实际合理划分省以下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
教育领域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生均 标准体系,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动态调整拨款水平。完善投入政策体系,在继续保持财政教 育投入强度的同时,逐步提高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完善教育 经费统计体系,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 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经费筹 来不容易,要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支出效力,坚持“保基本、 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教育教学改革等,把好 钢用在刀刃上。
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赋能、可以赋 权,将带来教育革命性的变化,一定要增强敏感性和预见性,不能再打被动仗。要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重大机遇,谋划 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体系构建的思路举措。深入实 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 加快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 系,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现在在线教育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课堂搬家,要在融合应用 上下功夫,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加强中小学线上教 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 教育模式。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不断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面深化依法治教。“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去年11 月,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会议最重要 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教各方面。这里强调一下,政 法院校、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法 治理论教学体系,确定基础理论课的地位、确定必修课的要求、确定由学术带头人讲授的措施。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要 负责人要按照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转变治理理念, 切实把法治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教育治理的根 本依托,重视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力量建设。要加大立法供 给。对列入议程的法律法规做好制订、修订工作,对目前还 是空白点迫切需要立法的抓紧启动程序,推动完善教育法规 体系。要推进依法治理。印发《教育行政处罚办法》,落实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把法治融入教育管 理各环节、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五部门治理“校闹”文件 落地,用法治手段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加强青少年宪 法法治教育。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 和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推广参与式、体验式法治 实践,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这里我强调一下疫情防控工作。当前,疫情变化存在很 大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适应 疫情常态化防控,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继续做好国内国外 两条战线的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懈 怠,严防死守,严格各项防疫举措,把好校园入口,根据疫 情发生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时、灵活调整防 控策略,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防出现聚集性疫 情,严防散发病例传播扩散,坚决稳住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守住校园这一方净土。要想办法维护海外留学人员健康与安 全,做好留学生、外籍教师等的管理与服务。
三、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实, 就是要抓出效果。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专业 化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吹糠见米、真抓实干的行动, 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就是政治, 是政治的独特表现形式。能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做教育工作, 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 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政治立场、政治 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 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教 育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新动 向,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提高对标、对表、对 题、对需能力,立足岗位谋大事、聚焦中心谋发展,不折不 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要践行一线规则。一线规则集群众观念、工作方法、纪 律要求为一体,是一个大概念大范畴,是管总的,要持之以 恒坚持下去。去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战果,也让我 们尝到了践行一线规则的甜头,同志们深入基层深入学校, 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听到了 最真实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 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 把落实一线规则作为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重要途径,深入 到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中去,与 群众建立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联系,更好地汲取智慧、解 决问题、推动落实。
要坚守安全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 障。安全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工作性质特殊,教育领域体 系庞大,教育安全与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管 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人身财产安全、学校依法治理等紧 密联系、错综交织,要素多、链条长,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 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要加
强对潜在的重大风险挑战的预判,做好应对的准备,下好先 手棋、打好主动仗,决不能让“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阻 滞改革发展进程。要把师生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完善和落实 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要 守住教育开放的安全底线,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唱响主旋律,积极主动、耐心细致 地做好重大改革事项、重点工作、热点事件等政策解读和宣 传引导。要及时消除坊间误解和网上杂音,迅速抢占舆论先 机,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 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建议提案数量持续增长,我们要认真沟 通、积极办理,在良好的互动中争取更多关心更大支持。
同志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系统责任重大、使命 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力建设高质 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